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对失眠的定义
夜空中最亮的星 | 2025-08-16
一、流行病学特征
- 患病率数据:
- 我国普通人群:15%(PSQI/AIS评估)[1]
- COVID-19大流行期间:
- 全球:20%-45%[2]
- 中国:29.2%(在线调查)[3]
- 疾病负担:
- 增加健康风险
- 降低工作效率与警觉性
- 可能引发意外事故[4-5]
二、指南发展历程
- 2006年:《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6]
- 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7]
- 2018年:首次更新版指南[8]
- 2023年:本次修订背景:
- 新型药物上市
- 诊疗方法创新
- 临床证据积累
三、核心诊断标准
1. 失眠的基本定义
- 失眠指在有合适睡眠条件下,仍对睡眠质量/时间不满意,并影响日间功能的主观体验
- 必须满足:
- 症状频率≥3次/周
- 持续影响日常生活
2. 临床表现
(1)夜间症状
- 入睡困难(潜伏期>30分钟)
- 睡眠维持障碍(觉醒≥2次)
- 总睡眠时间<6.5小时
(2)日间损害(诊断必需)[12]
3. 鉴别诊断
- 排除对象:
- 短睡眠者(无日间损害)
- 其他疾病/药物导致的睡眠问题[24]
- 现代诊断趋势:
- 放弃"继发性失眠"概念
- 强调可作为独立疾病或共病状态[25]
参考文献
- [1]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中国失眠流行病学研究. 2017
- [2] WHO. COVID-19与睡眠健康报告. 2021
-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疫情期间睡眠调查. 2020
- [4-5] 张斌. 失眠的公共卫生负担.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 [6] 中国医师协会. 失眠专家共识. 2006
- [7] 中国睡眠医学会. 失眠诊疗指南. 2012
- [8] 中国睡眠医学会. 失眠诊疗指南(2017版). 2018
- [12] ICSD-3.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 2014
- [24] DSM-5.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2013
- [25] Riemann D. Lancet Psychiat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