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夜空中最亮的星   |   2025-09-04

摘要

近年来,儿童睡眠障碍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参与钙磷代谢,还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睡眠障碍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缩短以及睡眠障碍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儿童期是睡眠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睡眠障碍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引起认知功能和行为问题。维生素D作为一种类固醇激素,其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睡眠调节区域,提示其可能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质量存在潜在联系,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与代谢

维生素D主要通过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也可从食物中摄取。在肝脏中,维生素D被羟化为25-羟基维生素D(25(OH)D),这是衡量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25(OH)D进一步在肾脏中转化为活性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除了经典的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维生素D还参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和睡眠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

三、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

儿童睡眠障碍主要包括:

  1. 入睡困难
  2. 夜间觉醒频繁
  3. 睡眠时间不足
  4. 睡眠呼吸障碍
  5. 异态睡眠

临床评估通常采用:

  • 睡眠日记
  • 活动记录仪
  • 多导睡眠监测
  • 标准化睡眠问卷

四、25-羟基维生素D与睡眠障碍的关联性证据

多项横断面研究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睡眠质量呈正相关。一项针对6-12岁儿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组(25(OH)D<20ng/mL)的睡眠效率显著低于充足组。机制研究提示,维生素D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睡眠:

  1. 调节褪黑素合成
  2. 影响炎症因子水平
  3.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4. 参与生物钟基因表达

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可能与研究设计、人群特征和维生素D测定方法差异有关。

五、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现有研究存在以下局限:

  1. 多为横断面研究,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2. 维生素D测定方法和截断值不统一
  3. 睡眠评估方法存在主观性
  4. 混杂因素控制不足

未来研究应注重:

  • 开展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
  • 采用客观睡眠监测指标
  • 探索维生素D补充干预的效果
  • 深入研究分子机制

六、结论与临床意义

现有证据表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睡眠障碍存在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睡眠问题的风险因素。建议临床工作中对睡眠障碍儿童进行维生素D水平筛查,并在必要时考虑补充干预。然而,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明确因果关系和最佳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 McCarty DE, et al. The link between vitamin D metabolism and sleep medicine. Sleep Med Rev, 2014
  • Gao Q,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sleep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trients, 2018
  • Majid MS, et al.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 on the score and quality of sleep in 20-50 year-old people with sleep disorders. J Nutr, 2020
  • Hsia DS, et al. Vitamin D and sleep in children. J Pediatr, 2015
  • Romano F, et al. Vitamin D and sleep regulation: is there a role for vitamin D? Curr Pharm Des,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