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疗的总体目标和干预策略
夜空中最亮的星 | 2025-08-16
一、总体目标
- 核心目标:
- 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 防止短期失眠转为慢性失眠
- 降低共病风险(躯体/精神疾病)
- 恢复日间社会功能
- 最小化干预措施的负面效应
二、干预方式
1. 药物治疗
2. 心理治疗
- 睡眠卫生教育(基础性干预)
- CBT-I(认知行为治疗):
- 纠正错误睡眠认知
- 改善高觉醒状态
- 重建睡眠觉醒模式 [39]
- 数字CBT-I(替代方案)
3. 物理治疗
- 常用方法:
- 光照疗法
- 经颅电刺激(TES)
- 经颅磁刺激(TMS)
- 生物反馈治疗
- 补充疗法:
- 饮食/芳香疗法
- 按摩疗法
4. 中医治疗
三、分型干预策略
1. 短期失眠
- 处置原则:
- 消除诱发因素
- 早期药物干预(当CBT-I不可行时)
- 阻断病程慢性化 [9,25]
2. 慢性失眠
- 管理流程:
- 全面病情评估
- 建立睡眠卫生基础
- 定期药物安全性评估 [9]
参考文献
- 中国睡眠研究会. 失眠障碍综合管理指南. 2023 [39]
- Riemann D. Pharmacotherapy for insomnia. Lancet, 2022 [9]
- Morin CM.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JAMA, 202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