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伴发或与其他睡眠障碍疾病共病

夜空中最亮的星   |   2025-08-18

摘要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临床特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或早醒,并伴随日间功能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失眠常与其他睡眠障碍疾病共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讨失眠与其他睡眠障碍疾病的共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为临床诊断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失眠可伴发或与其他睡眠障碍疾病共病,包括OSA、睡眠呻吟、RLS、反复噩梦、睡眠相关腿痉挛等。失眠与OSA共患时被称为COMISA(comorbid insomnia and sleep apnoea),二者共患加重夜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的损害。OSA加重睡眠片段化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活化,促发或加重失眠,减低失眠CBT-I的疗效;并存的失眠降低咽肌张力加重OSA,影响气道正压通气(positive airway pressure,PAP)治疗依从性。OSA的一线治疗是PAP,但COMISA患者初期一般不接受PAP,可在PAP治疗前优先治疗失眠。CBT-I可有效改善COMISA患者失眠,同时可能改善PAP的依从性,继而可能改善OSA。COMISA患者应慎用对气道呼吸有影响的药物如BZDs。临床上失眠与RLS共存时多认为RLS是失眠原因,部分患者因主诉失眠就诊而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导致RLS的病因多样,需认真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和诊治才能最终解决或缓解失眠。失眠明显者可添加GABA活性睡眠药、α2δ钙通道配体药物加巴喷汀治疗。

一、失眠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共病

失眠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共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30%-50%的OSA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症状[1]。两者共病可能源于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如上气道阻力增加导致的微觉醒和睡眠片段化。此外,OSA患者因夜间呼吸事件引发的频繁觉醒可能进一步加重失眠症状。治疗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虽可改善OSA,但对共病失眠的患者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I)以优化疗效[2]。

二、失眠与不宁腿综合征的共病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以夜间下肢不适感和运动冲动为特征的疾病,常导致入睡困难。研究发现,约40%的RLS患者符合失眠诊断标准[3]。两者共病可能与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和铁代谢异常有关。治疗策略包括补充铁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并结合睡眠卫生教育。值得注意的是,部分RLS治疗药物(如多巴胺能药物)可能加重失眠症状,需个体化调整用药方案。

三、失眠与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的共病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CRSD)与失眠的共病现象在轮班工作者和青少年人群中尤为突出。延迟睡眠-觉醒相位障碍(DSWPD)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而轮班工作障碍患者则出现睡眠维持困难。光疗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调节昼夜节律,但需结合时间疗法和CBT-I以改善共病失眠[4]。

四、共病机制与治疗展望

失眠与其他睡眠障碍的共病机制涉及神经生物学、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未来研究应关注:1. 共病的分子机制;2.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优化;3. 远程医疗在共病管理中的应用。跨诊断治疗模式,如针对多种睡眠障碍的整合干预策略,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5]。

参考文献

  • [1] Smith MT, et al. Insomnia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leep Med Rev, 2019.
  • [2] Krakow B, et 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and OSA. Chest, 2020.
  • [3] Allen RP, et al.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d insomnia. Sleep Med, 2018.
  • [4] Micic G, et al.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 and insomnia. J Clin Sleep Med, 2021.
  • [5] Blanken TF, et al. Comorbid insomnia: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Nat Rev Neurol, 2022.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