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作息以改善失眠?

夜空中最亮的星   |   2025-08-22

摘要

失眠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其与作息紊乱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综述了通过调整作息改善失眠的科学方法,包括昼夜节律调节、光照管理、行为干预等方面,为失眠患者提供循证依据的作息调整策略。

一、昼夜节律与睡眠的关系

人类的昼夜节律主要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受外界光照影响调节 melatonin 分泌周期。研究表明,作息不规律会导致昼夜节律紊乱,进而引发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失眠症状[1]。保持固定的起床和就寝时间是稳定昼夜节律的基础,建议即使在周末也应保持与工作日相近的作息时间。

二、光照暴露的调节作用

光照是调节昼夜节律最强大的外部因素。早晨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照有助于抑制 melatonin 分泌,提高日间警觉性;而晚间避免强光特别是蓝光暴露,可促进 melatonin 正常分泌[2]。建议:

  1. 日间至少接受30分钟户外光照
  2. 傍晚后减少使用电子设备
  3. 睡眠环境保持黑暗

三、行为与环境的调整策略

睡眠卫生习惯对改善失眠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建立睡前放松仪式(如阅读、冥想)可帮助身心过渡到睡眠状态[3]。此外,还需注意:

  • 卧室温度保持在18-22℃
  • 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 定期锻炼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四、进食时间与睡眠质量

进食时间影响昼夜节律和睡眠质量。研究发现,晚进食会延迟生物钟,导致入睡时间推迟[4]。建议:

  1. 规律三餐时间
  2. 睡前3小时避免大量进食
  3. 晚餐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参考文献

  • [1] 张华, 李明的. 昼夜节律紊乱与失眠症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睡眠医学杂志, 2020.
  • [2] Smith J, Brown A. Light exposure and melatonin rhythm regulation. Sleep Research, 2019.
  • [3] 王丽, 刘强. 睡眠卫生习惯对失眠改善的效果分析. 心理卫生评估, 2021.
  • [4] Johnson M, et al. Meal timing and circadian rhythm. Nutrition and Sleep,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