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多导睡眠监测(PSG)作为睡眠医学领域的金标准,在失眠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PSG在失眠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一、PSG的技术原理与指标
PSG通过同步记录脑电图(EEG)、眼电图(EOG)、肌电图(EMG)、心电(ECG)、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多维生理信号,全面评估睡眠结构和质量。其核心指标包括:
- 睡眠潜伏期(SL):反映入睡困难程度
- 觉醒指数(AI):量化睡眠片段化
- 睡眠效率(SE):评估睡眠维持能力
- 各睡眠期比例:揭示睡眠结构异常
二、PSG在失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PSG可有效区分:
- 原发性失眠与共病性失眠(如抑郁症相关失眠)
- 失眠与睡眠呼吸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器质性睡眠障碍
- 主观性失眠(睡眠状态误判)与客观性失眠
研究显示,约30%的临床诊断为失眠的患者经PSG检查后发现存在其他睡眠疾病[1]。
三、PSG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 药物疗效评价:通过量化睡眠参数变化,客观比较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
- 认知行为疗法(CBT-I)监测:证实CBT-I可显著改善PSG测量的睡眠连续性指标
- 新型治疗手段验证:如经颅磁刺激(rTMS)的疗效评估
四、局限性与发展方向
当前PSG存在成本高、需实验室环境、首夜效应等局限。未来趋势包括:
1. 便携式PSG设备的开发
2. 人工智能辅助信号分析
3. 多模态数据融合诊断模型
4. 家庭化监测技术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