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和脏腑论治:中医治疗失眠的治则浅析

夜空中最亮的星   |   2025-08-24

一、失眠的脏腑辨证基础

目前失眠的治疗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同时又与肝胆、脾胃、肾、肺的关系密切。

二、脏腑功能失调与失眠的关系

  1. 心主神明,若心火亢盛,心神内扰,或心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则会出现失眠。
  2. 肝主疏泄,胆主决断,肝胆气机不畅,郁而化火,上扰心神,可导致失眠。
  3.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运化之源,脾胃运化失司,气血乏源无以养心,或痰湿内生,郁久化热,上扰心神,亦可见失眠。
  4. 肾主水、藏精,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致心火亢盛,心神内扰,或肾精不足,不能化血养心,均可引起失眠。
  5.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若肺的功能不足,直接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脏腑功能失调,影响睡眠。

三、失眠的五神分型与五脏对应

张星平等依据单一临床症状对失眠进行五神分型,发现以入寐维艰的一类病机为心神不入于舍,称为心不藏神型;以梦扰纷纭的一类病机为肝魂不入于舍,称为肝不藏魂型;以思虑纷纭、入睡困难的一类病机为脾意不入于舍,称为脾不藏意型;以睡眠轻浅的一类病机为肺魄不入于舍,称为肺不藏魄型;以夜寐早寤的一类病机为肾志不入于舍,称为肾不藏志型。

范秀芳等又进一步对失眠五神分型与四诊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发现中医失眠五神分型法的5种分型分别对应五脏,和传统四诊辨证分型的一致性高。

四、失眠的治疗原则与针灸选穴

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失眠。临床上,当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失眠特点,了解各脏腑气血阴阳盛衰,辨清病位、病性,治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以安神定志。针灸治疗可以选用特定穴,如合穴、原穴、背俞穴、募穴等。